
发布会现场(俞芳 摄)
随着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深入推进,重庆加快推出科技领域成果转化的创新举措。10月15日,在重庆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”(第二十四场)新闻发布会上,重庆市科技局党委书记、局长明炬介绍,“十四五”规划期间,重庆13项核心指标顺利完成,研发经费投入强度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7个关键指标实现倍增,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,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。目前,重庆研发投入总量已超过800亿元,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位居西部第一。
五年来,重庆培育新质生产力取得新突破,关键产业链控制力持续提升,600余项重大重点攻关项目靶向解决产业链卡点堵点304项。纳米时栅装置首创“时间测量空间”技术路径、核心性能指标达到目前公布的国际最高水平。高性能铝合金材料成功应用于C919大飞机,赛立奇单抗注射液实现了重庆创新药“零”的突破。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明显提升,2024年,重庆技术合同成交额974.24亿元,较2020年增长了5倍多。
谈及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,如何让“纸上成果”变成“市场产品”,让科研人员敢创新、爱创新、能创新?重庆市科技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,新闻发言人王伟告诉记者,让成果转化更“活”,重庆以机制改革为关键,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、成果赋权深化改革等成果转化“五项机制”联动改革试点。比如,根据人才特点,重庆建立了技术转移人才岗位保障和职级晋升制度,为技术转移人才开展成果转化服务提供更加宽松、灵活的环境。试点单位赋权转化知识产权391件、累计金额达到4.1亿元,成功推动一批高质量成果转化落地。
让成果转化更“畅”,重庆以体系构建为抓手,重庆高效串联成果转化孵化全链条支撑体系上的各类要素,全市建成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35家,建设10个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,孵化初创企业7459家,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14家,聚集在孵企业超1万家,累计培育毕业企业8640家。加速布局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,重庆全力帮助科研团队解决“技术能不能用、产品能不能造”的技术难题。
让成果转化更“快”,重庆以服务提升为助力,发挥市技术转移研究院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作用,升级建设科技要素交易中心,搭建“线上+线下”科技成果以及知识产权转化、交易全链条服务体系。建强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(重庆),累计培育技术经理人3000人次以上,为创业者提供技术熟化、融资对接等专业服务。同时,重庆还发挥种子投资基金作用,帮助解决企业因规模小、资产轻等导致的资金短缺问题,累计投资项目46项、金额达到4785万元,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向市场、走向产业化。
让成果转化更“优”,重庆强化氛围营造,持续开展成果转化大赛、对接会、成果展、论坛、培训等5类活动。其中,通过首届“渝创星火”成果转化大赛,构建“赛事+服务+落地”全链条赋能体系,组织专业机构为参赛项目提供精准对接与孵化服务,目前已推动20余项优秀成果在渝落地发展。
王伟表示,下一步,重庆将按照“建机制、搭平台、强服务、优生态”的思路,建好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,打造高能聚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枢纽,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(俞芳)
(我们无意侵犯任何权益,转载仅为信息传播。如权利人认为存在侵权,请立即通过网页下端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,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深表歉意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