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,中国“入境游”持续火热。8天假期,入境外国人75.1万人次,适用免签政策入境53.5万人次,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9.8%、46.8%。
今年以来,中国服务贸易增长曲线上扬的趋势由此可见一斑。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,1—8月,中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,服务进出口总额52476.9亿元,同比(下同)增长7.4%。其中,出口23004.4亿元,增长14.7%;进口29472.5亿元,增长2.3%。
对此,商务部研究院数据中心副研究员宋思源表示,1—8月,中国服务贸易总量保持稳定增长,特别是得益于服务贸易政策供给与产业发展形成的合力,有效促进服务出口,服务贸易逆差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2280.7亿元。
“随着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、高附加值服务领域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,在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的过程中,中国服务加速向国际市场渗透,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,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。”宋思源说。
知识密集型、高附加值服务正在发挥出口引擎作用。数据显示,1—8月,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0250.7亿元,增长6.7%。其中,其他商业服务、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8547.2亿元、7131亿元,增速分别为3.6%、10.8%。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11784亿元,增长9.4%;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8466.7亿元,增长3.2%;顺差3317.3亿元,比上年同期扩大747亿元。
“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规模稳步扩张,已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。其中,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、其他商业服务增长达到两位数。我国在数字技术、高端商务服务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,跨境研发、检验检测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。云计算、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等优势领域,可满足全球产供链数字化服务需求,综合带动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增长。”宋思源分析道。
旅行服务出口实现高速增长,入境消费潜力大幅释放。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,1—8月,中国旅行服务增长较快,进出口达14481.8亿元,增长8.6%。其中,出口增长57.6%,进口增长2.3%。
宋思源认为,在全球旅游市场复苏带动入境需求反弹的形势下,中国积极扩大单方面免签范围,简化高层次人才签证,丰富观光旅游、就医康养、留学研学等服务产品供给,切实加大了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吸引力。旅行服务为促进中国服务出口增长贡献了愈发重要的力量。
下一步,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应如何着力?
宋思源表示,当前,全球产供链加速重构,贸易保护主义加剧,货物贸易面临的关税壁垒高企、不确定性风险上升。在此形势下,服务出口的较快增长为外贸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未来,还需在政策落实、区域协调、国际合作等方面综合推进,持续提升服务出口优势。
一是强化政策赋能,推动重点领域出口提质增效。加快便利化措施落地实施,落实保税监管升级、退税流程数字化等举措,便利企业开展跨境研发。激活金融保障效能,保障企业跨境收汇安全。加速知识产权转化,破解企业“轻资产融资难”问题,放大知识密集型服务顺差优势。
今年9月,商务部等印发《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》,从财税支持、金融保障、便利化、市场开拓等维度提出了13项务实举措,进一步支持数字服务、高端设计、研发、供应链、检验检测、认可认证、知识产权、地理信息、语言服务等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发展,以及节能服务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、环境治理服务、环境咨询服务、碳足迹核算管理服务、碳管理综合服务等绿色服务培育服务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。
“当前,我国服务贸易正在加速向数字化、绿色化转型,在政策的有效支持下,我国将更好发挥在绿色技术、碳管理领域服务优势,塑造新的出口增长点。”宋思源说。
二是协调区域发展,综合提升服务出口增长水平。一方面,在创新引领方面,培育区域特色产业集群,发挥辐射带动作用。另一方面,针对服务出口占比偏低的地区,建立梯度转移机制。在中西部枢纽城市建设“服务转移承接地”,对东部企业转移的项目给予财税政策倾斜,促进中西部服务出口占比提升。
三是深化国际合作,挖掘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RCEP等地区贸易潜力。针对相关国家服务需求,实施重点领域精准对接,诸如向东南亚地区输出数字农业咨询、跨境电商服务,向中东地区提供碳足迹核算服务等。此外,还应强化互认体系建设,完善跨国检验检测资质互认等机制。
(我们无意侵犯任何权益,转载仅为信息传播。如权利人认为存在侵权,请立即通过网页下端的联系方式告知我们,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深表歉意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