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7日晚9点,山城的夜空是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主角。
暮色在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徘徊,尚未完全浸染两江四岸,南滨路的护栏外已涌动起人潮。
六月的江风裹挟着湿润的水汽掠过人群,这一夜,他们远道而来,只为一场由11787架无人机书写的震撼人心的璀璨传奇。
他们中,有奔赴热爱的游客。
来自成都的童先生夫妇站在人群一侧,行李箱斜靠在脚边,轮子上沾着高铁站台的尘土。原本计划18日陪高考后的儿子畅游山城的他们,却连夜把行程改签到了17日下午。
下了高铁,南滨路就是第一站。
“专门来看这场无人机表演,听说非常震撼。”童先生的眼神里写满期待,而一旁的弟弟则拍着胸脯保证,“哥你信我嘛,我在重庆生活快20年了,今晚的无人机表演可是要创世界纪录的!”
晚9点,当第一束光刺破暮色,童先生一家的行李箱滚轮声忽然被淹没在集体的惊叹里——那些蛰伏于地面的光点骤然升空,在重庆的夜空铺展成流动的星河。
“爸,你看!是‘江豚’!”穿蓝色T恤的少年扒着护栏,高考结束后的松弛感在看到无人机组成的城市符号时,化作了雀跃的呼喊。
童先生望着化作“赛博山城”图案的上万架无人机,山城的灯火在光影中与虚拟轮廓重叠,“今天才算懂,这城市连科技都带着热辣的性子。”
他们中,有相濡以沫的伴侣。
层层叠叠的人墙深处,郑爷爷的手心沁着薄汗,却把孙奶奶的手攥得更紧。他们从北碚赶了一个多小时的路,最终在临近表演时,赶到了现场。
今天,对他们老两口来说,是人生中最值得记录的时刻之一,五十年金婚,一场盛大的表演,是他们爱情的见证,“五十年前结婚时,没送她一朵花。”当无人机突然绽放成璀璨的山茶花,花瓣层层叠叠铺满夜空,郑爷爷的声音哽咽,浑浊的眼睛映着光影。
郑爷爷说自己是个不懂浪漫的人,虽然平时喜欢写写文章,但从来没有对老伴说过“爱你”。
孙奶奶的银发被江风吹起,看着眼前的盛大的山茶花,她笑得爽朗:“现在不是带我看了最美的花。”
她知道,爷爷未曾说出口的深爱,藏在暮色里匆匆赶路的脚步中,藏在紧握的双手中的,是跨越半个世纪的缱绻深情。
他们中,有定格奇迹的追光者。
三脚架在徐明远脚边稳稳立着,镜头从正午就锁定着江面。这个从春节就追拍重庆无人机表演的摄影师,此刻不停调整着参数:“之前拍过千架规模,但今晚不一样。”
当无人机复刻出解放碑到来福士的天际线,钢筋水泥的冷硬被光影赋予了流动的韵律,他忽然放下相机长叹:“重庆真是一座时刻在创造奇迹的城市。”
从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的诗意山水到黄葛参天的坚韧不拔,徐明远的镜头里闪过无数张照片——那些反反复复的机位调试、烈日下湿透又晒干的衣衫、春节时人群里的笑脸,此刻都化作取景框里的万点星光。“吉尼斯纪录记的是数字,”他按下快门,定格“坚韧、忠勇、开放、争先”的城市精神图案,“但重庆让数字有了心跳。”
无人机群在夜空中画出最后一道弧线时,江对岸的欢呼声浪涌来。
童先生的儿子举着手机直播,屏幕上“重庆太酷了”的弹幕正刷屏;郑爷爷把孙奶奶的手牵得更紧,山茶花的光影仿佛还映在他们斑白的发间;徐明远的相机里,万个光点正汇聚成“在重庆”的样式,与两江四岸的万家灯火熔成一片星河。
这晚的重庆,用科技为笔,以夜空为纸,写下的何止是数字纪录?
当黄葛树的根系在光影中扎根,当山茶花的芬芳随江风飘散,这座城市早已把坚韧与浪漫、创新与温情,都织进了每一束升空的光里。正如那十万双仰望的眼睛所见:有些高度,从来不止于天空的尺度——
那是一座城市让千万颗心共振的温度。
第1眼TV-华龙网曹妤/文 记者 陈洋 刘润/图 首席记者董进/审核
责任编辑:李茜